一、盲区
盲区是由光纤线路上的反射类型的事件引起的(接头或活动连接器等)。当反射的强光被OTDR接收后,探测电路会在某一段时间(即一段距离)内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不能够“看到”反射事件之后的一段光纤内所发生的事件,所以被称为盲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把我们的眼睛当作OTDR的探测头,当我们的眼睛被强光照射后,会突然一段时间内看不到东西,那这段时间就相当于OTDR的盲区!
盲区分类
盲区分为事件盲区和衰减盲区。市面上好的OTDR的最小事件盲区 1m左右,最小衰减盲区 4m左右,随着脉宽的增大,事件盲区和衰减盲区也会随之增大。
衰减盲区
衰减盲区 (ADZ) 就是一个反射事件(例如法兰链接头)之后可以精确检测并测量到另一个事件损耗的最小距离。
例如,如果要检测一个活动接头后面的熔接点损耗,他们之间距离必须大于衰减盲区。
事件盲区
事件盲区 (EDZ) 就是两个连续非饱和反射事件可以被分辨出的最小距离(可以看到事件,但是测量不到损耗值)。
例如,如果想要检测到两个相邻的活动接头,他们之间距离必须大于事件盲区。
注:使用小脉宽可以有效减小盲区。
二、动态范围和脉冲宽度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OTDR注入到光纤内的初始背向散射电平与噪声电平的差值 (dB)。动态范围决定了OTDR能"看"多远的光纤和光纤上的特征点,决定了可探测到的光纤长度。
像我们平时所说的FHO5000-D35,FHO5000-D40后面的数字35和40代表的就是这台OTDR的最大动态值(这个动态对应的是1310nm波长下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越大,可探测到的光纤长度就越远。
脉冲宽度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OTDR发射光的强度,脉冲宽度越大,发射的光强度越强,探测距离也就越远。
动态范围、脉冲宽度、盲区息息相关:
脉冲越小,动态越小,盲区越小;
脉冲越大,动态越大,盲区也越大。
不同脉宽下的测试波形,如下图。
所以,当我们想要测量短距离(几百米或者几十米)光纤时,我们需要选择尽量小的脉冲宽度,这样盲区更小,事件点不会被埋没在盲区内看不到。
如果要测长距离光纤,选择相对长的脉冲。
三、采样分辨率
采样分辨率是指OTDR的数据采样间隔,即两个相邻取样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它确定了背向散射曲线上的事件点的定位精度。
该参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影响测试距离精度和OTDR对故障点判定的能力。
四、测距精度
测距精度是OTDR的关键指标之一,光纤光缆的长度测量的精度以及断点距离的精度一向是操作人员衡量一台OTDR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
以我们的FHO5000为例,测试的距离精度满足如下公式
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有:
A)时基准确性
B)采样分辨率:越小越好
C)折射率:是光缆工厂应该出具的固定参数
D)绞缩率:光纤长度与光缆长度的比例。有助于实地勘查故障位置。经验为两者相差3%~5%左右。
当然,影响OTDR测试性能的不仅仅是上述的一些基本参数,还包括OTDR的软件算法等,才能够准确的将光纤链路事件准确的呈现在曲线上并进行正确的分析。
通过以上学习,你学会了么?快来练练手吧~
练习1:下列对盲区说法错误的是?()
A、OTDR有两个盲区,一个事件盲区,一个衰减盲区。
B、通常情况下,衰减盲区都比事件盲区要大。
C、事件盲区是指OTDR可以区分两个连续事件的最短距离。
D、衰减盲区是指OTDR可以测量一个反射事件后另一个事件的损耗的最小距离。
练习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脉冲越大,动态越大
B、脉冲越小,动态越小
C、脉冲越大,盲区越小
D、脉冲越小,盲区越小
练习3:对OTDR动态范围描述错误的是?()
A:动态越大,测量距离越远。
B:具有双波长1310&1550nm的单模OTDR一般都有两个动态指标,大的值一般对应1310nm波长的最大动态,小的值一般对应1550nm波长的最大动态。
C:脉宽越大,动态范围越大,盲区越大。
D:脉宽越小,动态范围越小,盲区越大。
答案:1D;2C;3D